联系电话  办公室:0871-65322579  /  经营部:0871-65335286  /  众和管理平台

夜读|他脚踩泥土,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微信图片_20220610164308.png

我有两个梦,第一个梦叫作禾下乘凉梦。梦见我这个试验田的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好高兴,我就坐在我的稻穗下乘凉,这叫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叫作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1

1987年,袁隆平将自己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的奖金1.5万美元全部捐出来,成立了杂交水稻奖励基金会。后来,他又捐出“世界粮食奖“12.5万美元等在内的更多奖金,成立农业科学技术奖励基金会。

微信图片_20220610164422.png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袁隆平就开始了杂交水稻人才培养的计划。那时,杂交水稻“三系法”刚配套成功,袁隆平就将自己的两位助手李必湖与尹华奇送进武汉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继续深造。

微信图片_20220610164444.png

袁隆平把杂交水稻研究看作是一项远大的事业,要代代有传人,他要求学生们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学习,还应该放眼了解世界科技信息。

2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袁隆平将菲律宾作为这个梦想的首选之地。

菲律宾是典型的热带国家,属于海洋性气候,一年都可以种植水稻,人口众多又以稻米作主食,且地理位置优越。如果杂交稻可以在菲律宾推广成功,就打开了进军东南亚的大门,可以向东南亚其他国家推进。

微信图片_20220610164536.png

在艰苦的条件下,袁隆平和助手们开始了数年的探索。终于在2000年底,他们育成了适合菲律宾土壤气候的热带杂交水稻高产组合。

微信图片_20220610164557.png

这些组合耐旱耐涝,一经种植,就让当地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相比菲律宾常规稻而言,杂交稻实现了每公顷增长近三倍的奇迹。这一系列的育成,打破了中国杂交水稻品种不适合在热带种植的断言。

微信图片_20220610164615.png

3

20世纪90年代,袁隆平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他和他的团队成为空中飞人,常年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推广和发展杂交稻技术。

2018年,塞拉利昂总统专程来到中国,邀请袁隆平及其团队前往该国推广杂交水稻技术。

微信图片_20220610164717.png

图:袁隆平和非洲总统

40年间,中国已在亚洲、非洲、美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试验、示范,其中有10多个国家已经开始商业化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

微信图片_20220610164752.png

世界上有超过30亿人口以大米为食,而全球可耕地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如何靠现有土地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把杂交水稻列为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首选措施,请求中国提供相关技术培训。杂交水稻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中国方案。

从1984年开始,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在长沙先后举办了400多期,来自亚非拉的5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2000多名技术人员都参加了杂交水稻的培训。

微信图片_20220610164809.png

从开班起,袁隆平就是培训班的主讲人,尽管他已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但他仍不改在安江农校任教的本色,在教室里、实验室、试验田中亲自指导学员。

微信图片_20220610164900.png

4

年近九十,袁隆平又有了第三个梦想。他带着最新的科研团队又开展了一项新的课题——海水稻。

2016年,在袁隆平的带领下,青岛海水稻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从国内外获得了多种耐盐碱度高的野生水稻资源,它们中最高的能达到千分之十二,这为海水稻的筛选培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微信图片_20220610164937.png

2017年5月,青岛海水稻中心热闹非凡,袁隆平特意赶来,查看首批海水稻的试种情况。

微信图片_20220610164959.png

9月,水稻成熟,中国权威专家组测评,在含盐度达到千分之六的盐水中,直接灌溉下,海水稻亩产突破600公斤,追平了淡水稻的平均亩产。 

海水稻第一次测产成功后,好消息不断传来,袁隆平的团队带着海水稻走出了国门,在迪拜成功种植。他们将沙漠变成绿洲,为解决沙漠地区的粮食短缺问题做出最大努力。

微信图片_20220610165018.png

来源|CCTV国家记忆